漆谷行吟:陈娜·马继涛硕士毕业双个展
发布时间:2017-04-12 09:48:50    点击次数:2981

4月8日上午,作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7年毕业生作品展的头阵,《漆谷行吟:陈娜&马继涛》硕士毕业双个展今日在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IMG_3000.jpg

开幕式现场

此次展览为陈娜与马继涛这两位新生代漆艺艺术家首次联合展出,展出作品皆为二人在三年研究生学业里对漆画语言探索的不同方向的一次汇报展示,展览持续至4月12日。

IMG_3026.jpg

福建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王来文

陈娜出生于福州,自小便被老式木质家具上附着的戏剧图纹样式吸引,因缘际会,在本科选专业时再次见到前辈的漆画作品,被作品中包浆式美感深深吸引,从而投身于漆画专业。

IMG_3012.jpg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豫闽

近年,她随着自我的成长经历了从青春时期的青涩向成熟的成长阶段,因此,「城市的花季男女形象」的母题不断出现。在创作中她常以静态少女、孩童、花卉等入画,通过唯美变形的人物造型与意象性人物情景色彩相融合,表达内心深层的精神性叙述和追寻。

IMG_3024_副本.jpg

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汤志义

早在2012年之前,陈娜就开始使用大漆这一媒介来创作写实人物作品。直到2012年《G大调》一作的出现,开始预示着陈娜个人风格的形成。随着此后《若只如初见》《生日》等小丑主题作品的继而出现,陈娜将这种鲜明的个人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作品道出彼此相似又迥异的朦胧不清状态,对陈娜而言是反差,亦是超越。

IMG_3124.jpg

陈娜、马继涛

陈娜透过漆的的本体语言来表达画面中写实的人物意态,人物的皮肤肌理中藏着她的巧思和探索。与此同时,她藉其创作的小丑主题作品表达了对向往的生活状态下延伸出的一丝淡淡的忧伤情感的,感慨生活将人变得像个小丑模样。陈娜一直在「求变」,从早期的写实漆画作品到她的近作手稿中,可以清晰地窥见她手下的作品从写实逐渐走向抽象,这也是她与大漆之间不断的磨合与探索的映射。

IMG_3007.jpg

展览开幕式现场

马继涛作为一个北方人,身上有着南方大漆的沉静儒雅。展览展出了他研究生期间的创作作品,以漆立体为主,平面创作为辅。立体作品从竹胎装饰髹涂开始到绳胎盘器结束,力图还原了他对于“物”的一个理解的过程。

马继涛迷恋漆的本体语言,不论是器型,还是架上作品,都满载「南中国气质」。在本科毕业后研究生入学前,马继涛有着两年的「探索期」。这两年里,他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全身心投入到漆的技法梳理中去,从胎底的制作到器型的塑造,马继涛在「画面以下」汲取养分并生根。

IMG_3008.jpg

展览开幕式现场

马继涛向中国古典的文人气质美学借代为灵魂,在作品中融入他对于「南中国气质」这一概念的理解与诠释,在他看来,这是最简朴、最能打动人的。展览现场的作品无一设置展签,但没有作品信息又何妨,当观者驻足在马继涛的作品前,总能感受那股宁谧和静止,深刻和内省,平和又坚韧的内向力量。

“作为刚刚毕业的研究生,作品就能够成一定规模和体系,是很难得的。”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汤志义作为陈娜与马继涛的研究生导师,他表示:“陈娜与马继涛在本科与研究生期间,在大漆的本体语言的千锤百炼之中,深谙漆性与绘画性的相互关联。我们可以从两人各成体系的作品中,看到深厚漆艺术对他们创作的滋养,也能从中领略到对传统的演进与拓展,以及博彩众家勇于创新的精神。未来,我希望两位年轻学子继续保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保持自己选择从事漆艺术的初衷,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三年就这样过去了!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两位年轻人的展览,细到每一件精致的小器物,大到每一幅华丽的画面,仿佛一开始就是奔着今天这场光与色的视觉盛宴而来的!而逝去的这一千余个日夜,似乎定格为一个永恒的场景铭刻在我的脑海,那一块属于他们求学的神圣领地:以两米见方课桌为中心铺开,一堆堆零杂琐碎的画具和一叠叠未完成的作品被主人井井有条罗列在仅有六、七平方的教室一角,当我每次踏进教室总能第一眼就瞥见隐藏在那一堆堆物件之间的那两个勤奋的身影,在正对的课桌间埋头劳作。年少的时候曾经有人让我描述理想中教室的样子,我想这应该就是最好的回答吧!由于漆画创作很慢,漆画教室不会有书声琅琅,却代之以一份沉默的静谧,时间就在一分一秒一髹一涂中,在周而复始的掩映磨显间,凝结成一件件心灵与汗水的结晶。而支撑这种漫长地与时间对话与寂寞结伴的这股韧劲,对于从事专业艺术创作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很具穿透力的力量!每当我从外地返回师大走进漆艺楼教室那一刻,他们这种孜孜不倦雷打不动的毅力总能让我从心底泛起一股暖意,欣慰而满足!    

IMG_3108.jpg

展览现场

研究生的学习不同于本科时期,根据学制及本专业的特点,我专门制定了三年教学规划,第一年是广撒网寻找方向:通过学习、借鉴并结合自身绘画喜好等办法最后推陈出新,寻找个人的方向,探寻自身创作的各种可能性;第二年是确定方向专项训练:通过大量训练,努力将漆性和绘画性高度融合并逐渐形成个人绘画风格语言;第三年是综合大创作成果呈现:作品或具象或意象或抽象形成不同的几大系列并获得业界的普遍肯定。福建师大美院创办人谢投八先生所倡导的“一专多能”办学理念也一直深深影响着我们。在三年学习期间,学生需要训练各种绘画的手段,多题材多种媒介,从手稿到原作,从平面到立体,从纸媒到金属等等各种材料,在分项训练上采用“以漆为主”和“以漆为辅”的两种不同材料语言训练;另外在大量的系统训练之外,提倡一个贯穿三年周期的“以赛代练”的考核办法,要求每个人至少参加一次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展览才能毕业,以此来检验平时训练的成效,并通过不断的展览入选和获奖来树立个人的自信心。此次展览的两位作者,在三年的学习中均出色完成了三年规划,并同样取得了很好成绩,在全国各大专业展览中崭露头角。

IMG_3058.jpg

展览现场

漆画的学习因为较综合,既要有潜心钻研的定力又是一门重体力活,既要有很好的绘画基础,也要能熟练掌握漆性,并能将二者完美融合,所以投入时间和精力需要很多,使用颜料大漆的过程中还极有可能受到大漆过敏的折磨,因此没有从内心热爱基本无法坚持。记得15年前我源于好奇漆的神秘而转向漆的研究时,大部分人都不赞成我的选择,只因那时漆画还处在低谷令人看不到什么希望。我无法辩驳也无需过多解释,只是一头扎进去,进入福州传统脱胎漆器作坊,把自己当学徒,向老师傅系统学习传统漆技法。与其他媒介比较起来大漆的表现力非常好,这特别符合我个人艺术理念的表达。时至今日,漆画已然成为一门新兴的画种,正在全国各地高校逐渐普及开来。当代中国的艺术发展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与拓展,真正走向多元广阔和兼容并蓄,而一些与本民族息息相关且血脉相连的艺术门类,迎来了继续发展的良好环境,从八千年悠久中华漆艺术繁衍而来的中国现代漆画自然成为其中不可小觑的一个门类。

IMG_3085.jpg

展览现场

漆画作为一门画种,具有相当突出的材料特征,漆画独立表现体系的建立也恰恰依仗这一特征,因而研习漆画,在解决绘画创作能力的基础上,还必须从材料入手深入研究漆性,寻求漆画丰富的表现语言。漆的特性与漆画的本体语言密切相关,如何发挥漆的优势,理应成为当代漆画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往模仿其它兄弟画种的技法与表现形式均已走不通,因而漆画自身本体语言的建构与完善就显得十分重要。漆性,是漆画一直遵循的画种的标志,实际上也是漆画的内在技术要求。而漆性并不只是显现于其外在,更蕴含在漆液中,包含漆的粘稠度、厚度、透明度以及漆的干湿时间。“漆性”是在漆画创作过程中,经过色料的调和,漆液成膜,以及磨显、推光和揩青等手法,使画面既有漆色之美又不乏厚重、神秘、含蓄、华丽及斑驳等材质美感,形成漆画的特有语言。我们强调“漆性”,就是强调漆的自身特征,也同样是在强调人与物的对话在漆的载体上的充分展开,最大程度地把漆的特征优势发挥出来,激活漆的丰富表现力。现代漆画与传统漆艺的区别在于漆画与别的纯绘画画种有着相同的审美品格追求,漆画所关注的重点也理所当然要转换到精神高度与层面,而不仅仅止于形而下----技艺层面,特别是那些没有自觉地从模仿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中抽离出来,漠视重要的漆性,使漆画不断失去应有的艺术魅力和审美话语权。绘画创作只有追求形而上的精神性才带有超越的能量,它推动创作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的意趣远印,有一种借有显无的内涵深指----“言”外之意和“象”外之旨。同时,漆画的创作只有突出人的主观意识,实现精神的超越后,才真正让创作能够随心所欲地驾驭技艺而不被技艺所阻隔或役使。漆画作为材料特征最为明显的画种,其创作实质上就是材料与艺术的相互结合、借用和发挥的过程,漆画创作需要作者发挥自身艺术修养与心智,运用多种手法去表现、烘托、捕捉内心朦胧的意念,将自身感受通过漆这一材料载体转化为全新的视觉式样,最终突破自身原先的艺术预期,收到意外之致的艺术效果与氛围,进而拓展漆画艺术对漆材料表现语言的深度与广度,最终在超越“漆性”中演绎大漆之美。漆性在漆画语言、境界、视域上形成特有的漆画艺术观念,这种观念是在“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的整体之中,实现大漆自我。因此,在充分认识并把握“漆性”的前提下,把绘画艺术中的写实性、表现性、观念性等多种自由表现因素融入漆画,从而使漆画作品表现更多元、艺术性更强。

IMG_3063.jpg

展览现场

漆画之美依仗于漆性之美,是超越与征服漆性的艺术之美。漆性与绘画性的完美统一,已然成为衡量漆画艺术高低的主要标准之一。漆性或绘画性或沉潜于大漆之内,或依存于大漆,大漆含蓄、内敛、包容的品格,其艺术的丰富表现力在当下与未来的发展中自然成为可能。漆性以自身的物质属性承载着精神的主观意志,是精神的载体而不是桎梏,漆画中的漆性与绘画性相依互动、交融,形成表现与被表现的默契----即物性与人性的和谐默契,这正是漆画艺术的魅力与意义所在。

陈娜与马继涛在福建师大漆画专业两年本科专修和三年硕士研究生深造共计五年的时间里,在大漆的本体语言的千锤百炼之中,深谙漆性与绘画性的相互关联,走在众多学漆的年轻人的行列中,引领各自追崇的领域,我们可以从两人各成体系的作品中,看到深厚漆艺术传统对他们创作的滋养,也能从中领略到对传统的演进与拓展,以及博采众家勇于创新的精神。两人不同时期的作品也能让观者感受到他们那迥异的个性和思想,有道是画如其人,小马性格沉静稳重略显理性,惯于对某些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其作品呈现出一种富有哲思的冷峻和理性之美;陈娜性格热情开朗略显感性,其作品呈现出浓烈华丽和奔放浪漫的某种张力,但不管两者的华丽与冷峻都代表着大漆优秀品格的其中一面。虽师出同门,但最终在艺术表现的取向和艺术理念的追求上呈现迥然不同的心迹,这也应和了我自己内心对艺术信念及艺术教育的看法:和而不同  独自精彩!

IMG_3059.jpg

展览现场

首次为自己带的优秀硕士毕业生举办毕业作品展,希望通过全景式呈现他们三年来的求艺历程,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切磋,以期及时总结和改进在漆画研究生教学方面积累更丰富的经验。纵观他们的探索历程,有在全国展赛上获奖的成功和喜悦,也有在漫长求索中的彷徨与思考,希望他们未来在漆艺术道路上有一个好的开始!从几千年深厚传统漆艺中走来的中国现代漆画,很东方,很中国,从事这门艺术的人应有这种东方文化的自信!我深深以为,材质精神与中国人性格禀赋高度一致的大漆,既能代表古代中华文化之气质,又能代表当代中国艺术的精神!漆画,终归是一种慢的艺术,打磨的是漫漫时光,沉淀的则是生命的华彩!我希望两位年轻的学子,继续保持这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保持自己选择从事漆艺术的初衷,谦虚前行,努力创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所有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弟子们,走在阳光雨雾转换莫测之精神漆谷中,在通往未来艺术圣殿的漫漫征途中,不畏艰辛,乐观向上,边走边吟咏一首首生命的赞歌!

 

汤志义 

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2017年4月8日

 

艺术家介绍

陈娜2.jpg

陈娜

2012.08  参加第六届全国漆画高级研修班学习。

2013.07  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漆画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2014.09至今  在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漆画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现为  福建福建省美协会员   福建省青年画院特聘画师  福建省闽都画院画师

参展获奖:

2012.10  作品《G大调》入选“第三届全国漆画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3.04   参加“髹漆咏怀——2013中国女漆画艺术家作品展”(福建省美术馆主办)

2013.06  作品《戏 语》获“福建师范大学毕业作品展”优秀奖

2013.07  作品《戏 语》获“第四届福建省高等艺术学院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福建省教育厅主办)

2013.08  入选“第三届福建省青年美术家提名展”(福建省美协主办)

2013.09  作品获得“第六届福建省漆画展”银奖(福建省美协主办)

2013.11  作品《虫记》获“2013年中国(厦门)漆画作品展”优秀奖(中国美协主办)

2014.06  作品《憩》获“第一届福建省青年漆画提名展”金奖并被收藏(福建省青年美协、福建省美协漆画艺委会主办)

2014.06  作品《岁月的褒奖》获“第一届福建省青年漆画作品展”优秀奖并被收藏(福建省青年美协、福建省美协漆画艺委会主办)

2014.08  作品《若只如初见》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

2014.12  获评“2015福建省年度美术创作优秀奖”(福建省文联主办)

2015.12  作品《生日》入选“2015年中国(厦门)漆画作品展”优秀奖(中国美协主办)

2015.12  作品《角儿》入选“2015福建大学生艺术节书法作品展”(福建省教育厅主办)

2015.12  作品《若只如初见》获清华大学乔十光漆画艺术学生创作优秀奖(清华大学)

2016.05  作品《花丛中》入选“2016福建省第四届青年美术家提名展”(福建省美术馆主办)

2016.05  参加首届“当代厦门艺术博览会新锐提名展”(艺术厦门主办)

2016.05  参加第二届“‘正青春’福建省青年画院作品展”(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2016.07  参加“2016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外围展”(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2016.10  参加“艺术江西——江西福建青年漆画家提名展”(“艺术江西”主办)

2016.10  参加”互通-中日艺术家作品展”

2016.10  作品《红军布告》、《红色小上海》(合作)参加“弘扬长征精神·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福建美术书法摄影展”(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联主办)


艺术Q&A

Q: 你为什么会选择漆画专业?

A :作为福建本地的人,从小就在生活中就常常看到各种各样老式家具上附着的戏剧的图纹样式,而对它萌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偶然机会在师大的本科选专业时候看到的学长学姐的漆画作品,就被漆画得材质表现出的包浆式美感深深吸引,它打破了我儿时对漆与漆画的印象。这也成了我选择漆画专业的契机。

Q:介绍一下你的创作及核心价值观

A :人作为一种媒介,通过被动的方式获得承载与反馈社会的各种不同的讯息的功能,由此,充分体现了社会与人复杂的潜在精神状态的密切关联。将城市的花季男女形象作为我的创作“平面装饰”人物作品的切入点,概因青春时期作为青涩向成熟的成长阶段,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充满活力与幻想的精神世界,同时作为社会的极具活跃性群体,其身上更加容易体现出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当下的潮流与观念。通过唯美变形的人物造型与意象性人物情景色彩相融合,表达内心深层的精神性叙述和追寻。在创作中我常以静态少女、孩童、花卉等入画,人物或是恬静天真或是沉思发呆状,喜欢轻松中带点慵懒的状态去表现人物的一种状态,在一种繁忙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下,或许最需要的就是一份这样的精神放空与休息,不需要任何干扰的寻求一种舒适与宁静。而我也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给别人带去一丝的神思与精神的放松,就像是午后的一杯咖啡一样。对于小丑系列的作品,是我对向往的生活状态下延伸出的一丝淡淡的忧伤情感的表达,感慨生活将人变得像个小丑模样,情绪就是一种化在面上的妆容,谁也看不清彼此的真实的情感与模样,或许这就是别人口中的“大人模样”。

Q:你觉得漆画创作与其他架上绘画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创作中最难的是什么?

A :漆画创作与其他架上绘画最大的区别在我看来是“包容性”与“不可预见性”。漆画的形态像水,它可以是各种形态,可以平光亮可以粗糙,可以与任何其他的材料相结合产生出新的效果,它也可以表现自身的材质的独特美感,也可辅形而成。而在创作中总是可以给你一种不可预见的感受,你无法想象你接下来看到的画面效果,充满了神秘色彩。同时它让人感觉与自然贴近,在与漆接触的过程中充分的感受到“自然造物”与“主观创造”的一种交流互动。创作中最难的是将自身创作的初衷注入与画面中,由于其不可预见性的影响,常常最后呈现的作品已经偏离自己一开始的初始想法。但是而同时也是漆画有趣的地方,给人一种不重复的新鲜感与惊喜。

Q: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一件作品?

A :创作的作品很难去定义作品的最满意,不同阶段关注的点不同,而喜性会随阶段变化而变化。从开始学漆画时迷恋漆的独特材质到后来寻找漆语言中人物画的表现,以及画面中精神性的表达。或是因为某块肌理的美而满意一幅作品,或是因为其契合了我当下的思绪而满意,也或许是因为一种新的突破而满意一幅作品。这种满意是阶段性的,也很快的被新的满意所取代,可能这就是自我否定的一个过程。

Q: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下本次展览

A :本次展览从大外界角度上看,是我与马继涛同学在三年研究生学业里对漆画语言探索的不同方向的一次汇报展示。而从个人的角度主要是对我三年的研究生学业的一个汇报性展览。它是我对自己学习漆画的一个阶段的总结,同时也实现了我在汤志义导师指导的学业里一个小目标。展览作品多以小幅习作与手稿结合的方式,以人物作品为主线,展示在学习阶段对人物造型与漆材料结合表现的探索。


马 继 涛

 马继涛2.jpg

马继涛

1990年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

 2008年-2012年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漆艺专业 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2014年-今 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漆艺专业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参展获奖经历:

 2012年漆画《开·合》参加“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二等奖。

 2012年漆画《大鱼》参加“第三届全国漆画展”,获优秀奖并收藏。

 2012年获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第十二届学生优秀作品展一等奖。

 2013年漆画《占卜的过程》入选“第三届福建省青年美术家提名展”。

 2014年漆画《开合·鹤型》参加“第一届福建省青年漆画作品展”获三等奖。

 2014年漆画《带气泡与蓝珊瑚的风景》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4年漆画《大鱼·鲲》获“大漆艺术——2014海峡漆艺术大展”入选奖。 

2015年漆器《墟里》参加“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展 

2015年漆画《伴云来》入选“第六届福建艺术节”美术书法作品展。

 2015年漆画《搜峰记》参加“海峡两岸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获三等奖。 

 

作品解读

中国艺术中“南中国气质”于山水-园林之像如何应用于漆画创作。(表现出的特质为:细腻、严谨、精致、素雅、白描)


个人看来,自古中国审美脉络大致可分两类。其一,帝王辉煌雄稳的通天意识(故宫),另一则是文人淡雅朴素的自娱意识(苏州园林)。两类意识既相互独立,又在某些具体的形式上有所交织(例如故宫中的仿苏园的小院,即非完全对称性),无论是在地理版图或是意识分区,二者可以南北两极区分。在此,我所关注的则是第二类审美意识,也就是中国审美趣味中的南极意识。因在各个不同的艺术形式当中,其外化出来的特质也各有不同。所以对此‘意识’做出个明确的、精准范围限制的定义是相当困难。但这种‘意识’又并非是丝毫无迹可寻。在此,先以‘南中国气质’来称呼。


现代流行音乐中的曾虎(西皮士)、范宗沛、白水,其作品特点尤为突出。曾虎代表作品集《踏雪集》、《鹤形》、《桃花岛》。范宗沛代表作品集《水色Colors Of Water》。现代舞蹈中林怀民的云门舞集。


漆艺创作中,平面创作的《搜峰记》等孤山风景漆画。因为从小生活在平原,对于山水没有明显的概念。直到因为求学来到旗山脚下,每天醒来和睡前都能看到一排绵延的旗山,一晃多年,山的印象蚀刻心中,云、山、光、色,是这一组创作的主要元素。《伴云来》此画以大漆为媒介,尝试着营造清冷萧瑟抑郁苦结的冬夜山景。希望给予观画之人驻足作品前,能够片刻安宁,安静到只剩下自己呼吸的声音和呼在空气中的白雾。

 

展览花絮

IMG_3092.jpg




关注莲福文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