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画要讲“格调”
发布时间:2025-09-19 17:03:34    点击次数:22
陈立德.jpg
作者简介

陈立德:漆画艺术家

青涩时期常听前辈用“格调”二字品论画作,知道“格调”是画作优劣的重要品鉴标准。这些年,“格调”二字鲜见了,大约是因为现在已经有许多更为适合、更为时尚的概念可供批评家选择应用了。

按我的理解,画作的“格调”指的是:绘画作品是精神内涵和美学品格的产物。品鉴画作,可以感知作者的思想境界、学养积淀、人文关切和审美层次,可以了解作者驾驭媒材作表达的能力,从而对画作进行整体的综合性评判。

思想境界有高低之分,学养积淀有厚薄之别,美学品格有层次之异,表达语言有简洁率真与繁琐张扬等不同,因而画作的“格调”有高下。

图片

陈立德《皓月红烛》

作为一种艺术批评标准,“格调”坚持艺术与精神境界、人文关切、学养积淀、审美追求以及艺术表达能力的一致性。

据考,“格调”是中国独特的艺术批评理论,广泛应用于传统诗词、绘画、音乐等领域。它强调精神内涵决定文艺作品的品格和品位,倡导高格调的艺术创作,在传统艺术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今漆画艺术多元并进,发展蓬勃,呈现了许多思想境界和艺术表达俱佳的好作品,但也有一些作品或立意平庸,或语言繁琐张扬,或追求毫无陌生感的形式风格,或无病呻吟。这类作品的存在有诸多原因,但主要与创作者本身的思想境界、人文素养、审美取向有必然的关联。

图片

陈立德《蟳埔女》

我们可以认为具有陌生感的个性化风格无优劣,但必须肯定“格调”是有高下的。艺术表达形式可以是具像、可以是意象,可以是抽象,但都应该以高远的境界、深刻的人文思考,有品味的审美层次以及熟练驾驭媒材作表达的能力为基石。

“格调”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批评理论,它强调内外关系,整体综合评判艺术作品是合理的、科学的。它能使画家更重视内与外的关联,使画家更关注内与外的因果,更自觉地坚守初衷、坚守艺术的本真。

漆画家自觉地追求高格调,他的作品必定更率真、更有艺术魅力,更有高级趣味。

 “格调”理论介入漆画艺术批评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漆画应讲“格调”

20257月

注:文章收录于《漆园雅集——当代漆画艺术家群展作品集



关注莲福文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