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资讯
中国漆画的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5-09-19 17:30:58    点击次数:24

广东省美协漆画艺委会主任、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苏星.jpg

作者简介

苏 星 广东省美协漆画艺委会主任、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引言

漆,作为大国瑰宝、中华国粹与民族精粹,在中国艺术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古老的漆树中流淌出的汁液,历经岁月的沉淀与无数劳动者、造物者的智慧雕琢,从单纯的实用之物逐渐演变为独特的艺术符号,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漆画,这一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形式,不仅具有绘画的审美价值,更兼具工艺的精湛技艺,其发展历程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美学追求,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艺术的创新。本文将深入探寻漆的奥秘,梳理中国漆画的发展脉络,剖析其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特色,展现其独特艺术形式,与其魅力与价值。

1.webp

苏星《生机勃勃》

一、漆的溯源与特性

(一)漆树与漆的本质

漆树,一种能生长至20米的高大树木,是漆的来源。当割开漆树的树皮,便会流出如乳汁般的天然生漆。这看似普通的汁液,实则蕴含着神奇的力量,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礼物。从字形上看,漆最初以“黍”字呈现,上半部分是木,恰似郁郁葱葱的树木,中间两撇代表了割出的刀口,下半部分为水,仿若树中潺潺流下的汁液,简单的字形承载着古人发现漆树、利用漆树的智慧,也道出漆的本质。

大漆作为漆树的精华,是一种天然树脂,与普通涂料相比独具一格。它不仅是最好的黏合剂,史称“如胶似漆”,还具有防水、耐酸碱、抗腐蚀的功能。涂抹后,大漆在器物表面形成坚固的保护层,平滑如镜,耐水又耐磨,能让器物长久保持美观 。古代凭借这些特性,大漆成了制作器具、家具和装饰艺术品的必备材料。然而,大漆也有其“个性”,漆液里的漆酚致敏性极强,部分人群首次接触可能引发皮肤过敏,但对人体无害。在《本草纲目》等古代医书中,漆还是一种药材,甚至是食材,这体现了漆在生活中的多元价值。

(二)漆的物理变化与环境因素

漆的干燥过程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漆能够正常干燥固化,形成坚固且有光泽的漆膜。一般来说,温度在25- 30℃,相对湿度在70% - 80%时,漆的干燥效果最佳。当温度过低时,漆的干燥速度会大幅减缓,甚至可能停止干燥,导致漆膜发软、发黏,影响漆画的制作进度与质量;而湿度过低,漆中的水分蒸发过快,会使漆膜产生裂纹、起皱等缺陷。相反,若湿度过高,漆在干燥过程中容易吸收过多水分,导致漆膜发白、失去光泽,还可能滋生霉菌,破坏漆面的完整性。这种对环境的敏感性,使得漆画制作对环境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也体现了漆艺制作过程中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关系。

2.webp

苏星《美酒当歌系列之十八》

二、漆在中国艺术中的演变

(一)从实用到艺术的转变

早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已经认识了漆的性能并加以使用,在新石器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漆器实物,其中在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出土的两件木器残片,经研究人员对木漆表面的黑色涂层进行分析,发现该涂层为人工漆,也是迄今为止已知最早的漆器 。最初,先民们使用漆主要看重它的实用功能,漆树汁液涂抹于木器表面并干固后,能够使得器物更加结实耐用 ;而木碗上的朱漆,同时显现了先民们的审美欲望 。之后,人们将色漆用于纹样的描绘,在保护器物的同时起到美化的效果,“漆艺”也由此真正揭开序幕。

战国、秦汉时期的漆器仍以杯、盒、瑟、棺等实用器具为主,器物造型和漆的工艺技法相辅相成 。这一时期的漆器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装饰纹样也体现了当时较高的艺术水平。例如,战国荆楚漆卧鹿,造型生动逼真,漆艺装饰精美,展现了当时漆艺与雕塑艺术的完美结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北朝之后出现的漆屏风等平面形式,则更加注重漆工艺在画面表现上的运用 。漆屏风上的绘画内容丰富多样,有人物故事、山水风景等,不仅具有装饰性,还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当时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明清时期,漆艺更是走向极端,发展出像百宝镶嵌这样极致奢华繁复的陈设品,完全脱离了实用功能,成为纯粹的艺术品,体现了当时贵族阶层对奢华生活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极致推崇

(二)艺术主张的多元化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漆画逐渐从传统手工艺转化为纯艺术形式,艺术家们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得到充分发挥 。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漆艺技法和表现内容,开始表达自己的思想,反映现实世界,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主张 。从装饰语言、图式、色彩、材料、观念等出发,甚至从国画、版画、油画等其他画种中寻找图式转换,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艺术探索

在当代漆画创作中,艺术家们注重挖掘漆的材料特性,运用各种技法展现漆的独特美感。有的艺术家通过变涂技法,利用漆的流动和干燥过程中的自然纹理,创造出富有变化和韵律的画面效果 ;有的则运用堆塑技法,使画面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同时,艺术家们也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情感,将时代精神融入作品之中。例如,一些漆画作品以现代城市生活为题材,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现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还有的作品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对生态平衡的思考,呼吁人们保护自然 。这种多元化的艺术主张,使得漆画在当代艺术领域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三)漆艺与中华民族文化之根

漆艺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刻的精神追求 。从史前时代的简单涂抹、髹漆,到汉代的夹纻,唐朝的堆漆、金银平脱,宋代的素髹,元明的雕漆,以及清代的脱胎漆器,构成了推陈出新、跌宕起伏的传统漆工艺发展史 。这些传统漆工艺,是现代漆艺术的源头和基础,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精湛的技艺,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在传统漆艺中,常常运用各种象征符号和吉祥图案,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如龙凤图案象征着皇权和吉祥,牡丹图案寓意富贵,蝙蝠图案代表福气等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性,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价值观念 。同时,漆艺制作过程中的“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要素,体现了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以及对工艺品质的极致追求 。这种与中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的特性,使得漆艺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漆艺始终在传承和发展中保持着独特的魅力 。

3.webp

苏星《如影》

三、中国漆画的地域发展

莲福美术馆坐落于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思明区体育路95 - 1号),由收藏家叶水省先生创立,是国内首家专注漆画收藏、研究与推广的专业美术馆。其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拥有三大展厅及学术会议室等现代化设施,展线长达360多米,年均举办数十场展览与公共教育活动,为观众营造了多元且丰富的艺术体验空间。

从收藏层面来看,自2000年莲福品牌开始介入漆画艺术收藏,至今已收藏了历届全国美展漆画展、全国漆画展、漆画双年展等大型全国性展览的金、银、铜奖作品以及众多漆画名家的作品上千幅,藏品丰富且收藏体系完整,填补了中国漆画美术馆的空白,被业内专家称为“漆艺术的历史收藏者” 。这些珍贵的藏品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厦门漆艺术发展历程的生动见证,为本地漆艺创作者提供了学习与借鉴的丰富素材,推动了厦门漆艺术创作水平的提升 。同时在中国漆艺术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展览与交流活动方面,莲福美术馆积极作为,极大地促进了厦门漆艺术与国内外的交流。201812月,莲福美术馆应邀代表中国漆画在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举办“中国当代漆画名品展” ,将厦门漆画乃至中国漆画推向国际舞台,让世界领略到东方漆艺之美;2019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在北京、深圳、杭州等多地进行巡展,不仅提升了厦门漆画在国内的知名度,也加强了不同地区漆艺创作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2024年举办的“薪传与超越——当代漆画(国际)邀请展” ,邀请日、韩、越等国艺术家参展,并举办研讨会,搭建起全球漆画艺术交流平台 ,为厦门漆艺术注入新的创作理念与活力,推动其不断创新发展 。

注:文章收录于《鹏城春早 漆彩绽放——当代漆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作品集》



关注莲福文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