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资讯
丹漆·匠心——从地产拓荒者到漆画典藏家的卅载春秋
发布时间:2025-09-26 12:35:36    点击次数:25
马思远.jpg
作者简介

马思远 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校长

当大漆的呼吸与时代共振,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一个古老画种重归主流的东方宣言,更是一位企业家以文化救赎唤醒文明基因的壮阔史诗。今年恰逢我与叶水省先生相识三十载,亲历了他从商海骄子蜕变为漆艺孤勇者的全程。谨以"丹漆·匠心"为题,追溯这段淬火重生的文明守护之旅。

苏国伟《万壑竞碧》122×81.jpg

苏国伟《万壑竞碧》

一、金石为开:从商海淘金到笃定漆缘

     我自幼习武,却偏嗜笔墨。1995年以省体育第一名考入北京体育大学,京城繁华中最牵动我的,竟是书画馆阁与拍卖会场。嘉德春秋两拍,我必赴书画专场。某次拍卖会上,邻座一位频频举牌的中年人引起我的好奇——他便是日后名动漆坛的闽商叶水省。

现在的叶水省先生是荣誉等身,中国漆画发展旗帜人物、引领者,厦门经济、文化风云人物,著名漆画收藏家,厦门市莲福美术馆馆长,福州大学等十多家高校客座教授等等。但当时的叶水省只是个莲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1995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初期阶段,很多政策和数据表明当时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价值和潜力巨大。我常暗忖:为何他甘弃地产黄金赛道,执意深耕书画?直至2000年夏,其团队抵京考察"漆画",我误听为"期货",在北京朝阳798艺术区茫然四顾。当莲福杨总携漆画真容现身,大漆的玄光朱彩如惊雷贯顶——方知叶先生眼光之卓绝。未几,他来电畅谈转型宏图。素不轻言投资的我,竟破例建言。是年秋,这位闽商已笃定漆缘,其雷厉风行令我折服。

溯源其志,同安水土滋养的闽南赤子,视漆为"中国精神的画种"。八千年漆艺传统糅合当代审美,东方气韵暗含国际表达。他以商养艺,凭学术深耕、寰球传播、产业整合三驾马车,终将传统工艺锻造成"中国精神"的文化名片。实现了文化使命与商业价值的双轨并行,彰显他独具慧眼和对漆画艺术文化发展的使命担当。

黄国强《晚归》122cm×122cm.jpg

黄国强《晚归》

二、中华瑰宝:从私人典藏到国展亮相

漆香孤旅,廿载求索。他以厦门同安人的血脉为根,在闽南文化的浸润中敏锐捕捉到漆画的文明重量——八千年大漆流淌的不仅是材质,更是“百里千刀一两漆”的东方哲思。但面对市场认知空白、收藏体系缺失的困境,他踏遍全国美展现场,深入漆画工作室,以企业家的魄力与藏家的慧眼,系统性收藏历届漆画大展的金银铜奖作品。为求得一幅佳作,他曾三赴东北拜访老艺术家,在零下二十度的寒夜守候画室门外;为厘清漆画脉络,他自费组织学术研讨会,与乔十光等泰斗辨析漆画艺术价值。十多年间,上千幅精品汇聚莲福,构建起中国漆画最完整的“历史基因库”,难怪业内学者惊叹:“他收藏的是一部漆艺术断代史!”

   2013年,叶水省的典藏事业迎来最关键一跃。他力排众议,以民营机构之力在中国美术馆承办“漆海南风——苏国伟漆画作品展”。这场展览被业界誉为“漆画入主国家艺术圣殿的破冰之旅”。一是破学术之壁:展览首次以学术策展逻辑梳理漆画发展史,展出作品涵盖从传统纹饰到当代观念的蜕变,其中苏国伟耗时半年的《闹元宵》以蛋壳镶嵌技法复活民俗盛景,成为传统工艺现代转译的范本;二是破体制之障:民营资本独立运营国家级美术馆展览,开创非公文化机构承办重大展览先例。叶水省亲率团队驻京三月,协调运输、保险、布展,确保漆画温湿度控制精度达±2%(远超常规标准);三是破认知之茧:开展当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中国美协驻会副主席徐里等高层齐聚展厅。陈至立抚过漆面温润肌理感慨:“此乃中华美学精神的立体教科书!”美协更将此展定为漆画跻身主流艺术门类的里程碑。

这场载入《中国美术馆年鉴》的展览,点燃了漆画复兴的燎原之火。回首征程,叶水省以收藏家的孤独行走,完成了对文明碎片的史诗级拼图。当他在中国美术馆仰望《漆海南风》的巨幅展标时,那抹玄朱交融的漆色,已从私人典匣升华为民族文化的集体记忆——正如其所言:“收藏的终极意义,是让瑰宝重归它本应照耀的苍穹。从此,他典藏之魂从私人情怀上升到家国使命。

胡本七《月·夜 60cm x 80cm  2015年.jpg

胡本七《月·夜 》

三、国粹传承:从教学服务到体系构建

漆画艺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温润玄幽的独特质感,非亲临原作难以体悟。然而,其进入高校教育体系时间尚短,教学资源匮乏——这一困境恰恰成为莲福美术馆深度介入漆画教育的起点。莲福美术馆依托千余件体系完整、历史脉络清晰的珍贵漆画藏品,主动搭建桥梁,成为全国高校漆画教学不可或缺的延伸课堂。集美大学、厦门大学、天津美院等院校师生纷至沓来,在藏品原作前开展研学,弥补了高校漆画实物教学资源的短板。

莲福集团创始人叶水省先生的视野,早已超越单纯的漆画收藏。他深知国粹艺术的传承命脉在于人才。为此,莲福美术馆以“实践教学基地”为支点,撬动了漆画教育体系的深层变革。自2021年至今,与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美院、四川美院等顶尖院校在内的30多所高校达成馆校合作协议,将美术馆丰富的藏品库与前沿的创作现场,转化为高校教学的坚实后盾与广阔平台。

叶水省先生更躬身入局,深度参与漆画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与基础建设。他不仅积极推动与厦门大学等高校合作进行漆画课程体系构建,更以“‘莲福杯’中国高校师生优秀漆画作品展”为枢纽,打通了教学、创作、展示、选拔与聘用的全链条。展览汇集全国百余所高校近700件作品,其规模与影响力使之成为漆画新秀崭露头角的关键舞台,为行业持续输送新鲜血液。

从以藏品服务教学的起点,到构建起“课程研发—基地实践—展览选拔—人才吸纳”的完整生态链,莲福集团在叶水省引领下,完成了从填补资源空白到重塑漆画教育生态的跃升。这一闭环体系,使深藏于美术馆的漆画瑰宝真正转化为孕育新一代漆画艺术专业人才的沃土。漆画国粹的千年文脉,在莲福搭建的系统性人才工程中,终得汩汩涌动,奔涌向未来。

刘善林《秋分2》大漆及辅助材料30x30cm 2015-2016.JPG

刘善林《秋分2》

四、漆耀冬奥:从闽南古厝到世界舞台

闽南古厝的砖雕影壁上,曾流转着大漆温润玄幽的光泽;而今天,这缕东方瑰宝的光芒已辐射至全球艺术殿堂。厦门作为中国现代漆画的发源地与产业重镇,在莲福集团叶水省的深耕下,漆画完成了从地方技艺到国际符号的蜕变。莲福美术馆——国内首家漆画主题馆,以系统性收藏历届全国美展金银铜奖作品的学术高度,成为漆画全球化传播的引擎。

东渡扶桑:沉寂28年的破冰之旅。2019年初,莲福美术馆代表中国在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举办“中国当代漆画名品展”。这是中国当代漆画沉寂28年后再次走出国门,展出的作品让日本民众惊叹于漆画将传统髹饰技艺与现代美学融合的魔力,引发东京艺术界的持续热议。此次展览不仅重燃中日漆艺对话之火,更向亚洲昭示:漆文化的母邦正在复兴其话语权。

六城巡展:国家艺术基金助推漆画破圈。同年,莲福美术馆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启动覆盖厦门、上海、深圳、北京、潍坊、杭州的巡展。巡展以学术体系梳理漆画发展脉络,六城观众总量激增,印证了漆画在大众审美中的接受度。尤其在非传统漆艺区的北方城市,观众面对漆层透出的深邃光泽与蛋壳镶嵌的肌理震撼不已,打破“漆画仅是福建工艺”的刻板认知。

冬奥舞台:冰雪中国味的全球绽放。漆画国际化的高潮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降临。莲福美术馆精选30幅典藏漆画入驻冬奥文化展区,苏国伟《闹元宵》的朱红暖色与肖禹蓁《天地玄黄》的冰蓝抽象,以“冰雪+节庆”的双重意象呼应冬奥主题。这些作品受到国际奥委会官员、多国运动员及全球媒体的盛赞。当运动员们在《千山一碧》的层叠漆色前驻足留影,漆画已不仅是艺术品——更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文化名片。正如叶水省所言:“这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漆画艺术的重要举措。”

从闽南古厝的幽深院落,到东京美术馆的聚光灯下;从六城巡展的万人空巷,到冬奥展区的全球瞩目——天然大漆的玄光已汇入人类艺术星河。莲福美术馆以千件馆藏为基,借力国家工程破圈,终让八千年漆韵在新时代“冰丝带”上流光溢彩。当世界通过漆画读懂东方,这不仅是艺术的胜利,更是一个文明对自身根脉最骄傲的守护。

朱昉《红运金昌3》122cm×81cm.jpg

朱昉《红运金昌3》

五、漆韵东方:从工艺匠作到艺术语言

中国漆文化肇始于跨湖桥漆弓(距今约8000年),历经商周彩绘、汉代夹纻、唐宋金银平脱、明清雕漆的技艺迭代。大漆从器物涂层升华为艺术载体,其温润婉约、深邃神秘的材质特性,成为东方美学的基因编码——漆液流动的韵律暗合书法笔意,朱黑金彩的碰撞凝结着《周易》“玄黄”宇宙观,层层髹涂的工艺承载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沉思。这是八千年文脉的材质觉醒。

20世纪20年代,李芝卿、沈福文等先驱将漆艺引入院校教育,开启从“器”到“画”的蜕变。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确立漆画独立画种地位,标志着三大突破:一是语言重构:变传统纹饰为现代构成,乔十光《泼水节》以蛋壳镶嵌表现光影,开创写实新境;二是观念解放:陈立德《古厝》借漆层开裂隐喻历史创伤,实现材质的精神性表达;三是学科建制:40余所高校设立漆画专业,建立从材料学到创作论的完整体系。

当代语境的东方复兴,更凸显“漆韵东方”的文明价值。漆画以“双创”理念激活古老基因,它的生命力源于三重不可替代性:一是漆画材质具有灵性。大漆呼吸性与时光共舞,作品随年代产生瑰丽断纹,成为“活的艺术”;二是漆画艺术过程蕴含智性。漆画百道工序凝练匠心神思,罩染研磨的偶然性催生“天人共创”的审美哲学;三是漆画内核彰显精神品性。从战国曾侯乙棺椁的巫觋气息,到当代《大漆长城》的民族象征,始终传递着东方“澄怀观道”的艺文精神。

今日漆画以架上绘画之姿,携八千年大漆基因汇入全球当代艺术浪潮。当巴黎吉美博物馆永久陈列中国漆画,当威尼斯双年展响起磨显彩髹的韵律,这门曾滋养日本莳绘、韩国螺钿的东方母语,终以文化自觉重归艺术主流——它不仅是华夏文明的液态纪念碑,更是全人类共同珍视的精神瑰宝。

叶水省以企业家视野激活沉睡的东方基因,我今提笔为记,非为颂扬个人,而是铭刻文明重光的奇迹。他以卅载孤行印证:真正的匠心,是让沉睡的文明在当代焕发星河之光。这缕穿越八千年的玄色,值得我们以文字浇筑成不朽丰碑。

END



关注莲福文化微信